半截蜡烛教学反思

时间:2022-10-07 01:13:05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半截蜡烛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1

刚刚带着孩子们从卢沟桥的硝烟中走出来,教材编者又让我们走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另一个战场——法国伯诺德夫人的家里。这里看不到像卢沟桥一样激烈的战火,听不到一声的枪声,却同样是惊心动魄,令人生畏。因为“听取娃声一片”老师上课的需要,这堂课是由她给我们班孩子上的,我只是充当了一名观众。

课文以半截蜡烛为叙事主线,描绘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为保全半截蜡烛中的秘密情报,与德军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却又令人窒息的斗争。情节生动紧凑,环环相扣。

学习第一段时,老师让学生带着问题“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去读课文,通过读课文,了解这半截蜡烛并不普通,它藏着绝密情报,意义重大。问题的提出一下子使学生的心弦绷紧了,并开始认真读课文,仔细思考问题。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许多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这是半截巧妙的蜡烛,谁也不会想到伯诺德夫人会把最重要的情报藏在这半截蜡烛中。”也有的说:“这半截蜡烛是关系到情报站,以及伯诺德夫人全家生命安全的半截蜡烛。”看到同学们对这不寻常的半截蜡烛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老师又把教学的视角转到文章的人物上来,并适时提问:“对于誓死保护情报的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孩子们凭着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表达了对伯诺德夫人一家的无比敬意。 ……此处隐藏12556个字……么读就怎么读、还学生自主权。如读伯诺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让学生自己考虑应该强调什么字眼。这样的问题意味着学生个体理解的丰富的非预期性与创造性、这正展示了他们各具风格的思维特征与阅读视野。在学生交流各自的理解后、我分别作了这样的引导:"尽管你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这种有意之为、旨在通过一种价值的引领使学生真正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和人物的个性特征。

三、读写结合、依托文本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我们的阅读教学一定要让写放进来、不一定当堂写、可以课内说、课外写。但是写必须依据文本、加强指导。如教学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此时读者那悬到嗓子眼的一颗心终于落了地。峰回路转、化险为夷、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侥幸躲过一劫。这里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他们的心情怎样学生回答如释重负、然后请学生想象一下此时伯诺德夫人、杰克和杰奎琳会想些什么、并想象一下人物的神态和动作、进行说话练习、并提醒学生一定要注意当时的场合进行合理的想象。因为有了前面环节的细细品味和教师的及时提示、学生说得不错、课后再请学生写下来、这样一个过程、不仅仅是训练了孩子的写作能力和培养孩子想象能力、也是孩子对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读的过程、也是孩子个性化体验得到充分张扬的过程。本堂课就作了这方面的尝试、引导孩子以本课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引子、创作《半截蜡烛》续篇。

但在有些环节上、设计还可以更优化。如情境的渲染还不够到位、在指导学生读"杰克"这一段内容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神态、心理等有关词句多读、体会杰克从容、机智、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